研究中外企业二十年,他破译了“共享创新”的密码

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共创共享?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开放创新、风生水起,有的企业却总是破不了墙、打不开门? 6月28日至29日,国内权威的共享经济研究专家、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张玉明教授带队来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交流,并就新作《共享创新》与大家作了分享。

 

 

共享创新,可以以跨界、跨生态等方式,让不同领域的企业,碰撞出最美的火花。

 

以卡萨帝干湿分离冰箱为例,发挥关键作用的HSC生态膜,原本是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的创新成果。原本用途少、产量低,并未创造太多价值。

通过海尔HOPE平台技术拆解、寻源对接,将其应用到冰箱保鲜后,不仅改变了冰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业态,也拓宽了制浆造纸研究院的产品思路。双方都节省资源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也会使参与企业互利共赢。

 

共享创新,会集纳整个社会的力量,产生不可预期的发明,从而实现梦想。

 

在物联网时代,没有人、没有企业是万能的,但是链接合适的人、寻找合适的资源,却是又快又有可能的。

在张玉明教授的《共享创新》一书中,提到了两个这样发人深省的故事:

威廉王子湾的溢油回收研究所,努力寻找从泄露处处理冷冻油的办法,18年都没有结果,通过创新平台发布后,被采用的解决方案不是来自石油行业,而是来自建筑行业。

美国的NASA虽牛,却对预测太阳耀斑的起始时间和强度无能为力。通过创新平台寻找解决方案后,一位退休射频工程师提出的新数据方法,最终见效并获奖。

 

 

共享创新,需要开放的企业文化,超前的战略眼光,不拘一时得失的战略思想。

共享经济、开放创新如此有效,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是不做、或者做不好呢?研究中外企业创新20余年的张玉明教授认为,这与企业的基因,也就是企业文化有着直接关系。

“一家企业,要有利益社会的理想,放眼世界的胸襟,才能有卡奥斯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;一家企业,要有放眼未来的战略,同舟共济的心胸,才能有三翼鸟这样的生态场景品牌;一家企业,要有真正以用户为中学,坚持创造用户体验的精神,才能有HOPE这样的开放创新平台”,张玉明教授表示,海尔是企业进行课题研究的宝藏,来一次就多一次了解,来一次又有新的发现。

 

“海尔是一片培养独角兽的热带雨林,奇迹正在创造,创新一直发生”,调研考察结束时,张玉明教授这样总结说。